社會新聞
近年來,電信詐騙在全國各地頻繁發(fā)生。由于詐騙方式和手段多種多樣,部分缺乏分辨能力的公民受騙上當。即使經(jīng)過公安機關等的嚴厲打擊,許多人因詐騙造成的損失也無法追回,甚至隨之還會產(chǎn)生征信問題,困擾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近日,我市兩級法院就審理了一起因電信詐騙導致征信逾期的案件。當電信詐騙遇上網(wǎng)絡貸款,沒有還款算不算征信逾期呢?
基本案情
2020年7月4日,原告韓某與被告某金融公司通過網(wǎng)絡簽訂了《循環(huán)額度貸款合同》等手續(xù)。被告公司于次日5時將3.5萬元轉(zhuǎn)至原告名下的銀行卡。
可是隨即,原告于7月5日13時6分向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一派出所報案稱,2020年7月4日,其接到冒充警官電話,稱其涉嫌國際洗錢,遂在對方的指導下通過銀行轉(zhuǎn)賬的方式轉(zhuǎn)給對方提供的賬戶共計人民幣20余萬元。
2020年7月15日,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向原告作出立案告知書。
原告稱,上述借貸行為是在其遭受電信詐騙的時間段形成的。當時,原告沒有貸款動機,借貸發(fā)生不是其真實意思。
被告則稱,原告在借貸中進行了人臉識別。原告、被告之間簽訂的借款合同是雙方的真實意思,并且涉案借款3.5萬元已經(jīng)實際支付至原告的銀行賬戶。該貸款的信用額度是3.5萬元,還款方式為等額本息。在首期還款到期后,被告公司工作人員多次向原告進行催收無果后,被告將原告逾期還款記錄上傳至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原告的個人信用報告顯示,在該公司借款金額3.5萬元,賬戶狀態(tài)為逾期。涉案借款原告尚未償還。
原告將被告訴至法院,要求消除其逾期征信記錄。
法院判決
一審,孟州市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依照法律規(guī)定,民事主體可以依法查詢自己的信用評價,發(fā)現(xiàn)信用評價不當?shù),有權提出異議,并請求采取更正、刪除等必要措施。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
本案中,原告與被告金融公司簽訂貸款合同后,被告將涉案借款支付至原告銀行賬戶的事實客觀存在,但從本案原告、被告提供的證據(jù)來看,在涉案借款發(fā)生時間段,原告遭遇電信詐騙的事實也客觀存在。原告被詐騙后向公安機關報案,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在2020年7月15日作出立案告知書,認為符合刑事立案條件。故雖然原告在貸款平臺提交了相關信息以及進行人臉識別的操作,被告在原告辦理借貸手續(xù)過程并不存在參與詐騙,也不存在過錯行為,但涉案3.5萬元借款并非原告的真實意思表示。
法院認為,如原告處于正常情況下向被告借款、消費,被告在原告逾期后依照相關規(guī)定將原告逾期還款記錄上傳至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并無不當之處。但本案存在原告被詐騙的特殊情況,被告處理方式并不能客觀地反映原告逾期還款的根本原因,還會影響到原告的其他合法權益。故被告應當將原告的逾期征信記錄予以消除。因原告的不當行為給被告造成的損失,被告可以通過其他救濟途徑予以解決。
故依法判決被告消除原告的逾期征信記錄。
被告提起上訴,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于近日作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提醒
本案雖然判決被告消除原告的逾期征信記錄,但是原告仍將面臨金融機構向其主張損失的情況。所以請大家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同時,提醒大家,凡是自稱公、檢、法工作人員以涉嫌相關違法犯罪為由要求將資金打入“安全賬戶”的都是詐騙。
(記者 楊 珂)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近年來,電信詐騙在全國各地頻繁發(fā)生。由于詐騙方式和手段多種多樣,部分缺乏分辨能力的公民受騙上當。即使經(jīng)過公安機關等的嚴厲打擊,許多人因詐騙造成的損失也無法追回,甚至隨之還會產(chǎn)生征信問題,困擾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近日,我市兩級法院就審理了一起因電信詐騙導致征信逾期的案件。當電信詐騙遇上網(wǎng)絡貸款,沒有還款算不算征信逾期呢?
基本案情
2020年7月4日,原告韓某與被告某金融公司通過網(wǎng)絡簽訂了《循環(huán)額度貸款合同》等手續(xù)。被告公司于次日5時將3.5萬元轉(zhuǎn)至原告名下的銀行卡。
可是隨即,原告于7月5日13時6分向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一派出所報案稱,2020年7月4日,其接到冒充警官電話,稱其涉嫌國際洗錢,遂在對方的指導下通過銀行轉(zhuǎn)賬的方式轉(zhuǎn)給對方提供的賬戶共計人民幣20余萬元。
2020年7月15日,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向原告作出立案告知書。
原告稱,上述借貸行為是在其遭受電信詐騙的時間段形成的。當時,原告沒有貸款動機,借貸發(fā)生不是其真實意思。
被告則稱,原告在借貸中進行了人臉識別。原告、被告之間簽訂的借款合同是雙方的真實意思,并且涉案借款3.5萬元已經(jīng)實際支付至原告的銀行賬戶。該貸款的信用額度是3.5萬元,還款方式為等額本息。在首期還款到期后,被告公司工作人員多次向原告進行催收無果后,被告將原告逾期還款記錄上傳至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原告的個人信用報告顯示,在該公司借款金額3.5萬元,賬戶狀態(tài)為逾期。涉案借款原告尚未償還。
原告將被告訴至法院,要求消除其逾期征信記錄。
法院判決
一審,孟州市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依照法律規(guī)定,民事主體可以依法查詢自己的信用評價,發(fā)現(xiàn)信用評價不當?shù)模袡嗵岢霎愖h,并請求采取更正、刪除等必要措施。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
本案中,原告與被告金融公司簽訂貸款合同后,被告將涉案借款支付至原告銀行賬戶的事實客觀存在,但從本案原告、被告提供的證據(jù)來看,在涉案借款發(fā)生時間段,原告遭遇電信詐騙的事實也客觀存在。原告被詐騙后向公安機關報案,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在2020年7月15日作出立案告知書,認為符合刑事立案條件。故雖然原告在貸款平臺提交了相關信息以及進行人臉識別的操作,被告在原告辦理借貸手續(xù)過程并不存在參與詐騙,也不存在過錯行為,但涉案3.5萬元借款并非原告的真實意思表示。
法院認為,如原告處于正常情況下向被告借款、消費,被告在原告逾期后依照相關規(guī)定將原告逾期還款記錄上傳至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并無不當之處。但本案存在原告被詐騙的特殊情況,被告處理方式并不能客觀地反映原告逾期還款的根本原因,還會影響到原告的其他合法權益。故被告應當將原告的逾期征信記錄予以消除。因原告的不當行為給被告造成的損失,被告可以通過其他救濟途徑予以解決。
故依法判決被告消除原告的逾期征信記錄。
被告提起上訴,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于近日作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提醒
本案雖然判決被告消除原告的逾期征信記錄,但是原告仍將面臨金融機構向其主張損失的情況。所以請大家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同時,提醒大家,凡是自稱公、檢、法工作人員以涉嫌相關違法犯罪為由要求將資金打入“安全賬戶”的都是詐騙。
(記者 楊 珂)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