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探秘河洛地区 《寻古中国 ·河洛记》开播
    更新时间:2023-11-13 20:51:27    来源:央视一套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河洛记》,将于11月13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开播。

      5集纪录片聚焦古人称为“天地之中”的中原大地河洛地区,依据诸多遗址最新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成果,见证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时期多元一体格局历史进程,讲述第一个广域王朝诞生之前的故事。

      《史记》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意即夏、商、周时期都在黄河与洛水交汇的这片土地建都。

      这片土地究竟是怎样的山川形势?王朝的崛起为何在此处发轫?在各地区史前文化风云际会中,河洛地区为何成为中华文明的汇聚和引领力量?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又贡献了哪些智慧和巧思?

      △河南宜阳苏羊遗址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俯瞰局部

      《寻古中国·河洛记》近距离记录了包括新近发掘的河南宜阳苏羊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等15个对于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义的史前遗址。

      △集束棍夯版筑夯土XR+新技术再现

      从河洛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到先民稼穑生产、养蚕缫丝的劳动图景,从修葺房屋到聚落成邑,从阶层分化到族群融合……节目依托诸多遗址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记载及科学调查,以河洛地区自身发展演变为脉络,同时比照周边各地区史前文化面貌,从区位优势、农业、手工业、城邑兴建、文化融合等方面,系统梳理出夏朝建立之前中华文明从多元到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河洛地区在其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

      △距今6000多年陶片上的指纹

      《寻古中国·河洛记》有多项首次或深度披露的考古成果:河南省三门峡市庙底沟文化博物馆,藏有一块6000多年前带有指纹和带有布纹的陶片,这些痕迹究竟是匠人制作过程中的无意之举?还是他想要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专属“签名”?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居民龋病高达到70%,年龄最小的龋病个体,只有4岁,这又是什么原因所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一座土坯房。河南荥阳汪沟遗址出土的碳化丝织品,结构呈现为极为复杂的“四经绞罗”,这样珍贵的物品为何被埋入地下?这些内容都将在节目中精彩呈现。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神秘的“河图洛书”被专家视为中华文化的滥觞。传说,大禹根据“洛书”划定九州,河洛则居于九州之中的豫州,豫州也称“中州”。

      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里,“宅兹中国”是目前已知“中国”一词最早的来源。对于“中”的“执念”,源自古代中国“择中立国”的思想。河洛地区凭借地理优势成为了先民心向往之的“天地之中”。

      再向前追溯,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正于河洛西侧逐步达到鼎盛,其崛起与扩散,为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形成作出充分的铺垫。而河洛地区适宜、稳定的气候环境,在温度、光照、降水、土壤、地形等各个方面,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先民生存和文明孕育的需要。

      从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到“五谷丰登”的多品种种植,河洛地区不仅为古代先民提供了更为稳定多元的粮食来源,也为家畜驯养、手工业发展、人口集聚、社会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固的保障。

      △小口尖底瓶取水实验

      造型奇特的小口尖底瓶是用于取水还是酿酒?先民做饭用的锅如何成为后世国之重器的鼎?遗址中或方或圆甚至是三角形的坑是做什么用的?河洛地区先民将匠心独具的发明带入人间,同时也将族群认同传承在血脉中。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俯瞰

      位于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双槐树遗址,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这个占地达117万平方米的超大聚落,拥有内中外三重环壕、排布整齐的大型宫殿式建筑群,以及专门划出的四处墓葬区。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环壕示意图

      双槐树遗址彰显着作为这一地区中心聚落的气魄,同时也蕴藏着成熟的建造技术、严谨的规划思想和极具凝聚力的社会秩序,阶层分化成为文明起源形成的重要标志。

      出土于苏羊遗址的一件兽首石雕,居然与1500公里外的红山文化半拉山墓地的一件极其相似。荥阳青台遗址出土的石钺,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马家浜、崧泽、良渚等文化中常见的器物。巩义花地嘴遗址的墨玉牙璋被专家认为带有陕北石峁文化的典型特征。

      河洛地区遗址出土的不同器物,给出了一个共同的暗示:河洛,居于中原腹心之地,成为了各地区史前文化汇聚融合的焦点,并在碰撞交融中等待厚积薄发的机会,迎来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灿烂曙光。

      《寻古中国·河洛记》摄制组深入走访河南、浙江、安徽等多个省份,集中对20多个博物馆所藏100余件文物进行拍摄。同时,博采众长,采访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博物院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多位权威学者和各学科专家,翻阅《尚书》《周礼》《史记》等30余部经典古籍,多角度解读河洛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寻古中国·河洛记》持续深化“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理念,充分运用大场景3D扫描、XR+等新技术,复原史前聚落面貌、城市建造技术、石器装柄使用等,展现河洛地区在与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助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生动反映中华民族走过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寻古中国·河洛记》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旗舰平台央视频全网首播,央视网将与央视综合频道(CCTV-1)同步播出。


    文章编辑:刘鸣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探秘河洛地区 《寻古中国 ·河洛记》开播
    2023-11-13 20:51:27    来源:央视一套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河洛记》,将于11月13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开播。

      5集纪录片聚焦古人称为“天地之中”的中原大地河洛地区,依据诸多遗址最新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成果,见证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时期多元一体格局历史进程,讲述第一个广域王朝诞生之前的故事。

      《史记》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意即夏、商、周时期都在黄河与洛水交汇的这片土地建都。

      这片土地究竟是怎样的山川形势?王朝的崛起为何在此处发轫?在各地区史前文化风云际会中,河洛地区为何成为中华文明的汇聚和引领力量?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又贡献了哪些智慧和巧思?

      △河南宜阳苏羊遗址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俯瞰局部

      《寻古中国·河洛记》近距离记录了包括新近发掘的河南宜阳苏羊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等15个对于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义的史前遗址。

      △集束棍夯版筑夯土XR+新技术再现

      从河洛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到先民稼穑生产、养蚕缫丝的劳动图景,从修葺房屋到聚落成邑,从阶层分化到族群融合……节目依托诸多遗址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记载及科学调查,以河洛地区自身发展演变为脉络,同时比照周边各地区史前文化面貌,从区位优势、农业、手工业、城邑兴建、文化融合等方面,系统梳理出夏朝建立之前中华文明从多元到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河洛地区在其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

      △距今6000多年陶片上的指纹

      《寻古中国·河洛记》有多项首次或深度披露的考古成果:河南省三门峡市庙底沟文化博物馆,藏有一块6000多年前带有指纹和带有布纹的陶片,这些痕迹究竟是匠人制作过程中的无意之举?还是他想要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专属“签名”?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居民龋病高达到70%,年龄最小的龋病个体,只有4岁,这又是什么原因所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一座土坯房。河南荥阳汪沟遗址出土的碳化丝织品,结构呈现为极为复杂的“四经绞罗”,这样珍贵的物品为何被埋入地下?这些内容都将在节目中精彩呈现。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神秘的“河图洛书”被专家视为中华文化的滥觞。传说,大禹根据“洛书”划定九州,河洛则居于九州之中的豫州,豫州也称“中州”。

      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里,“宅兹中国”是目前已知“中国”一词最早的来源。对于“中”的“执念”,源自古代中国“择中立国”的思想。河洛地区凭借地理优势成为了先民心向往之的“天地之中”。

      再向前追溯,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正于河洛西侧逐步达到鼎盛,其崛起与扩散,为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形成作出充分的铺垫。而河洛地区适宜、稳定的气候环境,在温度、光照、降水、土壤、地形等各个方面,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先民生存和文明孕育的需要。

      从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到“五谷丰登”的多品种种植,河洛地区不仅为古代先民提供了更为稳定多元的粮食来源,也为家畜驯养、手工业发展、人口集聚、社会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固的保障。

      △小口尖底瓶取水实验

      造型奇特的小口尖底瓶是用于取水还是酿酒?先民做饭用的锅如何成为后世国之重器的鼎?遗址中或方或圆甚至是三角形的坑是做什么用的?河洛地区先民将匠心独具的发明带入人间,同时也将族群认同传承在血脉中。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俯瞰

      位于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双槐树遗址,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这个占地达117万平方米的超大聚落,拥有内中外三重环壕、排布整齐的大型宫殿式建筑群,以及专门划出的四处墓葬区。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环壕示意图

      双槐树遗址彰显着作为这一地区中心聚落的气魄,同时也蕴藏着成熟的建造技术、严谨的规划思想和极具凝聚力的社会秩序,阶层分化成为文明起源形成的重要标志。

      出土于苏羊遗址的一件兽首石雕,居然与1500公里外的红山文化半拉山墓地的一件极其相似。荥阳青台遗址出土的石钺,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马家浜、崧泽、良渚等文化中常见的器物。巩义花地嘴遗址的墨玉牙璋被专家认为带有陕北石峁文化的典型特征。

      河洛地区遗址出土的不同器物,给出了一个共同的暗示:河洛,居于中原腹心之地,成为了各地区史前文化汇聚融合的焦点,并在碰撞交融中等待厚积薄发的机会,迎来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灿烂曙光。

      《寻古中国·河洛记》摄制组深入走访河南、浙江、安徽等多个省份,集中对20多个博物馆所藏100余件文物进行拍摄。同时,博采众长,采访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博物院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多位权威学者和各学科专家,翻阅《尚书》《周礼》《史记》等30余部经典古籍,多角度解读河洛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寻古中国·河洛记》持续深化“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理念,充分运用大场景3D扫描、XR+等新技术,复原史前聚落面貌、城市建造技术、石器装柄使用等,展现河洛地区在与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助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生动反映中华民族走过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寻古中国·河洛记》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旗舰平台央视频全网首播,央视网将与央视综合频道(CCTV-1)同步播出。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