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央媒观豫丨《瞭望》:探寻大遗址保护的洛阳足迹
    更新时间:2024-4-10 20:19:36    来源:河南日报

      “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时代背景,兼顾方方面面。面对人地矛盾、拆建争议,洛阳统筹考虑大遗址的建设、保护、管理,并从建筑高度、深度等方面作出规定。这为后期五大都城遗址的发掘展示和活化利用预留了充分空间。”

      河南省洛阳市定鼎门遗址博物馆(2023年6月6日摄) 郝源摄/本刊

      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洛阳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在河南洛阳,洛河沿岸50公里范围内密集分布着五大都城遗址,勾勒出神州大地上早期王朝的起源。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对十三朝古都洛阳而言,“五都荟洛”是宝贵财富,也是重大考验。洛阳大遗址保护的难度大、成本高、矛盾多,尤其需要在规划和保护、发展和利用之间取得平衡。

      洛阳先后采取“避开老城建新城”“先考古、后建设”等措施,探索规划引领、科学考古、一址一策等方式,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让文物遗迹从地下“走”到地上,让洛阳大遗址重绽光彩。

      避开老城建新城

      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的洛阳,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万里茶道和隋唐大运河在洛阳交汇,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历史文化名城光环之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洛阳还是全国八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布局于此。

      那时,洛阳城以金明故城为核心,位于洛河北岸,城区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人口仅六万。紧挨着金明故城的偏西位置,就是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遗址。

      “工业建设需要用地,遗址保护需要留地。”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松涛说,综合考虑文物遗址保护、铁路交通便利等因素,洛阳采用了在老城以西八公里外的涧河西岸新建工业区,既不干扰群众生活,也无需大规模改造旧城。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洛阳市一期城市规划探索出“避开老城建新城”的洛阳模式。

      “以工业建设为目标,也充分认识到了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将保护和建设分离,是洛阳遗址保护的初始版本。”李松涛说。

      此后,一座座厂房在庄稼地里拔地而起,一批批技术工人“千军万马会洛阳”,洛阳逐渐发展为沿洛河北岸东西绵延15公里的带状城市。

      随着城市发展的持续推进,洛阳“避开老城建新城”留下的8公里空白地带,逐渐被企业、单位、居民区占据,城市发展和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再次凸显。

      改革开放初期,洛阳制定第二期城市总体规划,在功能分区中明确提出,用建设城市绿带方式保护洛阳东周王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同时,随着洛阳于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开始编制《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时代背景,兼顾方方面面。面对人地矛盾、拆建争议,洛阳统筹考虑大遗址的建设、保护、管理,并从建筑高度、深度等方面作出规定。这为后期五大都城遗址的发掘展示和活化利用预留了充分空间。”李松涛说。

      留出绿芯保文芯

      进入21世纪,洛阳人口增加、规模扩大,已向南跨过洛河。主要集聚于城市核心区以及城乡接合部的大遗址,不可避免地与不断扩张的城市边界发生“碰撞”。

      “举例来说,在洛阳中心城区的核心区,文物区就占地116平方公里、占比达52%。”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说,这种情况下,大遗址保护难度加大、成本增加。

      位于洛阳城市核心区的隋唐洛阳城遗址是其中的典型。

      隋唐洛阳城先后作为隋、唐、五代、北宋的都城或西京,历时530余年之久,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技艺的巅峰。2005年前后,隋唐洛阳城遗址上遍布低矮的民居、企业、厂房。居民盼着改善环境,企业希望扩大生产,遗址需要规范保护和活化利用。

      如何平衡洛阳大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2007年至今,隋唐洛阳城遗址整体外迁973户、近3300名村民,63家企业,累计投资80多亿元用于征迁和环境治理。”洛阳文保集团副总经理余勇说,在该遗址的宫城核心区,腾出遗址展示面积930亩;在洛南里坊区,腾出遗址展示面积1500亩。

      已在洛阳文物系统工作26年的余杰说,在保护洛南里坊区的过程中,洛阳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宜留则留、宜搬则搬、就近就便”原则,对必保项目、恢复性工程和历史主路网区域的居民予以搬迁;对留下的原住民有序整合、集中安置,并配套基础设施。同时,结合遗址保护引入研学教育、考古体验、体育休闲等产业,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居民生活改善。

      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洛阳结合城市绿地、生态和水源地建设,规划建设了近3000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和500亩的文博体育公园,沿着大运河故道建成了绵延48公里的洛浦公园。这些公园水绿相亲、设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现在已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美景怡人、文化育人、产业养人。洛阳城区总面积超过6000亩的遗址公园,要打造成洛阳的绿芯、城芯和文芯。”李松涛说。

      “洛阳大遗址规模大、密度高、时间跨度长,是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重要的历史见证。”余杰说,面对丰富的历史遗存,洛阳不断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最大限度地保护大遗址。

      游人在河南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内观赏壁画(2023年8月11日摄) 鲁鹏摄/本刊

      一址一策促文旅

      文物和文化遗产要充分保护,更需活化利用。如何延续历史文脉,科学有效地对大遗址进行系统展示,是洛阳在新时代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约1200年前,白居易曾作诗《五凤楼晚望》盛赞洛阳美景。诗中始建于隋的五凤楼,如今是洛阳地标性建筑应天门;白居易俯瞰过的洛阳城,已是一座现代化都市。

      2019年9月,作为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洛阳按“一址一策”原则,系统性复原展示隋唐洛阳城建筑的其中一项。此外,定鼎门、天堂明堂、九洲池等遗址的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都已完成。

      现在,借助一系列标志性保护展示工程,多处遗址再现千年前盛唐气象,成为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和文化新地标。

      站在定鼎门城楼北望,作为隋唐洛阳城中轴大街的天街恢宏大气,青葱绿植点缀其间。记者看到,定鼎门门址南侧展示的唐代路面上,脚印、车辙印、骆驼蹄印等千年前的历史印迹清晰可辨;在天街附近的研学营地,不少游客身着汉服体验茶饮、非遗、手作等活动,感受千年古都文脉涌动。

      2023年,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遗址展示面积达930亩,观众可以比较直观、全面地了解考古遗址的基本信息,体会盛唐气象。”余勇说。

      按照“一址一策”原则,洛阳在保证遗址本体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每处遗址的不同特点和周边环境,探索模拟展示、覆罩展示等多种方案,建设各具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

      在被村庄环抱的偃师二里头遗址,洛阳合理实施拆迁安置政策,一边加紧推进考古发掘,一边规划建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华夏之源,最早的中国”展示平台,目前游客接待量已超过400万人次。

      在地处郊区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洛阳采取地面模拟、植物标识、露明覆罩等方式,尽量不干预现状,对重点区域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逐步揭示遗址空间格局,先后完成了北魏永宁寺塔基、铜驼大街、西城墙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同时,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将于2024年年底建成开馆,届时将系统展示汉魏洛阳故城遗址60年来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成为中国古都制度体系和汉魏都城考古研究展示中心。

      “我们希望在主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利用,搭建起链接公众与文化遗产的桥梁。”余杰说,在洛阳“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文旅发展理念引领下,烛光音乐会、宫廷下午茶、博物馆奇妙夜、全城剧本杀等大遗址上的体验活动受到不少年轻人热捧。

      据统计,2023年,共有超过1.3亿人次游客奔赴洛阳,大遗址公园、各类博物馆、天街研学营等成为热门目的地……如今在洛阳,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和谐共生。(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俊 张兴军 韩朝阳 任卓如)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央媒观豫丨《瞭望》:探寻大遗址保护的洛阳足迹
    2024-4-10 20:19:36    来源:河南日报

      “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时代背景,兼顾方方面面。面对人地矛盾、拆建争议,洛阳统筹考虑大遗址的建设、保护、管理,并从建筑高度、深度等方面作出规定。这为后期五大都城遗址的发掘展示和活化利用预留了充分空间。”

      河南省洛阳市定鼎门遗址博物馆(2023年6月6日摄) 郝源摄/本刊

      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洛阳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在河南洛阳,洛河沿岸50公里范围内密集分布着五大都城遗址,勾勒出神州大地上早期王朝的起源。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对十三朝古都洛阳而言,“五都荟洛”是宝贵财富,也是重大考验。洛阳大遗址保护的难度大、成本高、矛盾多,尤其需要在规划和保护、发展和利用之间取得平衡。

      洛阳先后采取“避开老城建新城”“先考古、后建设”等措施,探索规划引领、科学考古、一址一策等方式,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让文物遗迹从地下“走”到地上,让洛阳大遗址重绽光彩。

      避开老城建新城

      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的洛阳,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万里茶道和隋唐大运河在洛阳交汇,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历史文化名城光环之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洛阳还是全国八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布局于此。

      那时,洛阳城以金明故城为核心,位于洛河北岸,城区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人口仅六万。紧挨着金明故城的偏西位置,就是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遗址。

      “工业建设需要用地,遗址保护需要留地。”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松涛说,综合考虑文物遗址保护、铁路交通便利等因素,洛阳采用了在老城以西八公里外的涧河西岸新建工业区,既不干扰群众生活,也无需大规模改造旧城。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洛阳市一期城市规划探索出“避开老城建新城”的洛阳模式。

      “以工业建设为目标,也充分认识到了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将保护和建设分离,是洛阳遗址保护的初始版本。”李松涛说。

      此后,一座座厂房在庄稼地里拔地而起,一批批技术工人“千军万马会洛阳”,洛阳逐渐发展为沿洛河北岸东西绵延15公里的带状城市。

      随着城市发展的持续推进,洛阳“避开老城建新城”留下的8公里空白地带,逐渐被企业、单位、居民区占据,城市发展和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再次凸显。

      改革开放初期,洛阳制定第二期城市总体规划,在功能分区中明确提出,用建设城市绿带方式保护洛阳东周王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同时,随着洛阳于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开始编制《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时代背景,兼顾方方面面。面对人地矛盾、拆建争议,洛阳统筹考虑大遗址的建设、保护、管理,并从建筑高度、深度等方面作出规定。这为后期五大都城遗址的发掘展示和活化利用预留了充分空间。”李松涛说。

      留出绿芯保文芯

      进入21世纪,洛阳人口增加、规模扩大,已向南跨过洛河。主要集聚于城市核心区以及城乡接合部的大遗址,不可避免地与不断扩张的城市边界发生“碰撞”。

      “举例来说,在洛阳中心城区的核心区,文物区就占地116平方公里、占比达52%。”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说,这种情况下,大遗址保护难度加大、成本增加。

      位于洛阳城市核心区的隋唐洛阳城遗址是其中的典型。

      隋唐洛阳城先后作为隋、唐、五代、北宋的都城或西京,历时530余年之久,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技艺的巅峰。2005年前后,隋唐洛阳城遗址上遍布低矮的民居、企业、厂房。居民盼着改善环境,企业希望扩大生产,遗址需要规范保护和活化利用。

      如何平衡洛阳大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2007年至今,隋唐洛阳城遗址整体外迁973户、近3300名村民,63家企业,累计投资80多亿元用于征迁和环境治理。”洛阳文保集团副总经理余勇说,在该遗址的宫城核心区,腾出遗址展示面积930亩;在洛南里坊区,腾出遗址展示面积1500亩。

      已在洛阳文物系统工作26年的余杰说,在保护洛南里坊区的过程中,洛阳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宜留则留、宜搬则搬、就近就便”原则,对必保项目、恢复性工程和历史主路网区域的居民予以搬迁;对留下的原住民有序整合、集中安置,并配套基础设施。同时,结合遗址保护引入研学教育、考古体验、体育休闲等产业,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居民生活改善。

      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洛阳结合城市绿地、生态和水源地建设,规划建设了近3000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和500亩的文博体育公园,沿着大运河故道建成了绵延48公里的洛浦公园。这些公园水绿相亲、设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现在已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美景怡人、文化育人、产业养人。洛阳城区总面积超过6000亩的遗址公园,要打造成洛阳的绿芯、城芯和文芯。”李松涛说。

      “洛阳大遗址规模大、密度高、时间跨度长,是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重要的历史见证。”余杰说,面对丰富的历史遗存,洛阳不断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最大限度地保护大遗址。

      游人在河南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内观赏壁画(2023年8月11日摄) 鲁鹏摄/本刊

      一址一策促文旅

      文物和文化遗产要充分保护,更需活化利用。如何延续历史文脉,科学有效地对大遗址进行系统展示,是洛阳在新时代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约1200年前,白居易曾作诗《五凤楼晚望》盛赞洛阳美景。诗中始建于隋的五凤楼,如今是洛阳地标性建筑应天门;白居易俯瞰过的洛阳城,已是一座现代化都市。

      2019年9月,作为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洛阳按“一址一策”原则,系统性复原展示隋唐洛阳城建筑的其中一项。此外,定鼎门、天堂明堂、九洲池等遗址的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都已完成。

      现在,借助一系列标志性保护展示工程,多处遗址再现千年前盛唐气象,成为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和文化新地标。

      站在定鼎门城楼北望,作为隋唐洛阳城中轴大街的天街恢宏大气,青葱绿植点缀其间。记者看到,定鼎门门址南侧展示的唐代路面上,脚印、车辙印、骆驼蹄印等千年前的历史印迹清晰可辨;在天街附近的研学营地,不少游客身着汉服体验茶饮、非遗、手作等活动,感受千年古都文脉涌动。

      2023年,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遗址展示面积达930亩,观众可以比较直观、全面地了解考古遗址的基本信息,体会盛唐气象。”余勇说。

      按照“一址一策”原则,洛阳在保证遗址本体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每处遗址的不同特点和周边环境,探索模拟展示、覆罩展示等多种方案,建设各具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

      在被村庄环抱的偃师二里头遗址,洛阳合理实施拆迁安置政策,一边加紧推进考古发掘,一边规划建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华夏之源,最早的中国”展示平台,目前游客接待量已超过400万人次。

      在地处郊区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洛阳采取地面模拟、植物标识、露明覆罩等方式,尽量不干预现状,对重点区域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逐步揭示遗址空间格局,先后完成了北魏永宁寺塔基、铜驼大街、西城墙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同时,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将于2024年年底建成开馆,届时将系统展示汉魏洛阳故城遗址60年来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成为中国古都制度体系和汉魏都城考古研究展示中心。

      “我们希望在主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利用,搭建起链接公众与文化遗产的桥梁。”余杰说,在洛阳“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文旅发展理念引领下,烛光音乐会、宫廷下午茶、博物馆奇妙夜、全城剧本杀等大遗址上的体验活动受到不少年轻人热捧。

      据统计,2023年,共有超过1.3亿人次游客奔赴洛阳,大遗址公园、各类博物馆、天街研学营等成为热门目的地……如今在洛阳,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和谐共生。(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俊 张兴军 韩朝阳 任卓如)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