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v9hvu"><meter id="v9hvu"></meter></ul>
<dd id="v9hvu"><legend id="v9hvu"><strong id="v9hvu"></strong></legend></dd>
  • <b id="v9hvu"></b>

    1.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wǎng)站首頁 新聞 國內(nèi)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qū) 直播 網(wǎng)視 網(wǎng)談 網(wǎng)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jīng)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chǎn)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wǎng)絡辟謠平臺 
       網(wǎng)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lián)網(wǎng)舉報中心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焦作網(wǎng)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文化中國行 | 溯源“中國龍”
      更新時間:2024/7/11 11:59:12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核心提示

        長城,是守護華夏民族的萬里屏障,更是堅韌厚重的精神文化符號。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長城——楚長城的所在地,河南境內(nèi)有大量長城遺址遺跡。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的努力,長城沿線保護修繕工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效,我省多地也積極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古長城迎來新生。在“愛我中華修我長城”活動四十周年之際,北京日報、河南日報等省級黨報共同發(fā)起“沿著長城看中國”大型采訪活動,走近古長城,感受著這古老的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煥發(fā)出的生機與活力。



      茫茫大河,巍巍群山。河南,是西氣東輸?shù)囊,也是南水北調(diào)中線渠首所在地。

        自先秦楚國起,一代代先民在這里疊石壘土、修筑長城,環(huán)抱一方水土,守護萬千子孫。

        太行秦嶺,曾是畏途。如今,在這條路上,無數(shù)人追尋前輩的足跡,探尋古老的楚長城,守護這條“中國龍”。

        多方尋“龍源”

        金烏西墜,桑榆暮影。置身保安鎮(zhèn)五里坡山頂,北可望20公里外的葉縣縣城,南可眺遼闊平坦的南陽盆地。楚長城兵營遺址,在夕陽下越發(fā)滄桑。

        長城修筑史上下兩千多年,哪里是源頭?河南楚長城,就是答案。

        長城并非自秦方始!稘h書·地理志》記載:“葉,楚葉公邑。有長城,號曰方城!贝呵飼r期,楚國“控霸南土,欲爭強中國”而率先修筑長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土之處,筑土為城,無土之處,壘石為固。

        但學界對楚長城是否存在一直頗有爭議。有人認為,楚長城最初由方城發(fā)展而來,先是建一座座方城,城與城之間的邊墻、關(guān)口等連接起來,即為長城。有人搬出古籍,稱其“以山為障,并無實筑”。也有人說,方城只是要塞,不是“長城”。

        為了萬里長城奉獻一生的古建筑學家、長城研究專家羅哲文先生,是最早肯定楚長城存在的學術(shù)泰斗。他曾說:“有人否認它的存在……我仍相信楚長城的存在是肯定的,希望能早日定論!

        但他,沒尋到楚長城。

        1983年,就在《北京晚報》《北京日報》發(fā)出“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消息的前一年,中國文物學會長城研究委員會會長成大林已跋涉3萬多公里、拍攝了2000多張長城照片,是當時“見到長城最多的人”。

        而他,也沒見過楚長城。

        爭論還在持續(xù)。

        這時候,很是需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倔強與執(zhí)著,平煤集團老職工李典芳便是這樣的人。2000年退休后,他多次出入深山,尋找楚長城。他堅信,群山如弓,他便是“箭”,只要穿透大山,定能找到楚長城的“蹤跡”。

        2003年盛夏,他再次前往葉縣。在和保安鎮(zhèn)李吳莊村村民老續(xù)攀談時,老續(xù)提起當?shù)赜小巴笼垺薄?/P>

      WechatIMGbafb8ad6021686ddda3f44325f55e33f.jpeg

          葉縣文保部門工作人員清理楚長城遺址上的雜草。

        抬眼望,陡崖山脊上,彎彎曲曲的線條若隱若現(xiàn),形似龍脊。湊近看,這里雖蔓草叢生、無路可走,但居高臨下、守南攻北,且“土龍”確有人工壘筑石塊的痕跡。直覺告訴李典芳,這可能就是楚長城。

        2005年,河南省考古專家王龍正在葉縣保安鎮(zhèn)的闖王寨山發(fā)現(xiàn)十幾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陶片,此前,這里還發(fā)現(xiàn)多枚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箭鏃。這些實物依據(jù)更加堅定了李典芳尋找楚長城的信心。

        2006年,他帶著這些“發(fā)現(xiàn)”,自費到北京向羅哲文等專家請教。這份赤誠得到了專家們的鼓勵和支持。

        此后4年間,成大林一行多次來到葉縣,和當?shù)匚谋2块T工作人員、民間愛好者“會師”,探尋楚長城。

        2011年,在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主辦的研討會上,專家們達成共識:楚長城確實存在,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長城之一。

        專業(yè)考古,同步推進。2008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現(xiàn)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楚長城資源考古隊,隊長是時年29歲的李一丕?茖W考古發(fā)掘過程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不但證明了楚長城真實存在,還勾勒出380多公里的楚長城分布線路圖。

        線路圖顯示,楚人曾依據(jù)山勢地形,構(gòu)建了一套由人工建筑、自然山險及河流等多種元素組成的軍事攻防體系。

        李一丕還在考古發(fā)掘解剖的楚長城人工墻體底部發(fā)現(xiàn)有普遍堆積大量木炭的跡象,以及在石塊層里摻雜炭化木棍的現(xiàn)象。這種炭化木棍系人工燒制而成,具有防潮和除濕的干燥作用,李一丕說:“這在中國已公布的長城中,是絕無僅有的案例!

        2012年5月,國家文物局在《關(guān)于河南省長城認定的批復》中,對包括楚長城在內(nèi)的河南省長城調(diào)查結(jié)果進行認定:河南省戰(zhàn)國長城分布于11個縣、市、區(qū),其中,戰(zhàn)國趙長城分布于衛(wèi)輝市、輝縣市、林州市、鶴壁市淇濱區(qū);戰(zhàn)國魏長城分布于新密市;戰(zhàn)國楚長城北起魯山縣,經(jīng)葉縣、方城縣、舞鋼市、泌陽縣,南迄桐柏縣。

        關(guān)于“楚長城是否存在”的爭議,至此一錘定音。

        十余年前,羅哲文為楚長城題字“天下第一古長城”,并即興賦詩:“千年疑案今終斷,愛我長城不朽篇。”

      WechatIMG92bc0e3d7fc0bade26934bd231b6ccfe.jpeg

          位于平頂山市葉縣境內(nèi)的楚長城遺址,經(jīng)過近年來的不斷修復,其雄偉壯觀風采又再度重現(xiàn)。

        守護千年痕

        距今2600多年的楚長城,因“中國最古老長城”從沉寂的山林回到大眾視野。

        據(jù)了解,楚長城葉縣段是目前河南境內(nèi)保存最為完整的楚長城遺址,是楚長城體系中保存最好的山區(qū)地面墻體和山險的代表,綿延60余公里,有烽火臺1處、兵營遺址1處、墻體遺址19段、關(guān)城多座。

        2020年,國家文物局發(fā)布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楚長城葉縣段名列其中。

        2021年,楚長城葉縣段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guī)劃》。當?shù)貙ΜF(xiàn)存墻體啟動保護性修繕,同時規(guī)劃建設一段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保護這一歷經(jīng)千年風霜“土龍”的技術(shù),比想象中的更“質(zhì)樸”。

        仲夏,葉縣,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現(xiàn)場,施工人員揮著鐮刀,清理楚長城遺址上的荊棘。“對于長城本體的保護,先要除去灌木叢、老鼠洞等,避免它們影響長城的結(jié)構(gòu)安全!笔┕と藛T說。

        大巧不工。上古先民留下的密致夯土結(jié)構(gòu),也難扛千年風霜,如今楚長城露出地面的高度大多不到1米,觀感和可視度不強。既要保護,又要展示,二者何以得兼?

        還是修舊如舊。完成第一道工序后,施工人員在“土龍”上蓋層土工布,并在此基礎上覆土、夯實,“讓楚長城的形象更突出”。

        這種修繕方式,已在此前的楚長城遺址保安7段本體實驗性修繕中得到驗證。隨后,楚長城辛店段、保安段、常村段本體也將進行保護修繕。

        河南長城,不止這一段。新密市境內(nèi),修建于2000多年前的魏長城掩映在大山中,這段長城從今黃河北岸的原陽縣經(jīng)鄭州東向西南,順嶺穿行,在新密市跨越香爐山、蠟燭山等5個山頭。

      WechatIMG32e71cfee3c9badc27726961c60516c7.jpeg

          魏長城新密段,在長城遺址之上,清代又修建了石頭寨門。

        秦統(tǒng)一中國后,楚、魏長城被廢棄,許多石料被后人搬動。伏羲山區(qū)域的一些寨堡,早至唐宋、晚到明清,都是拆長城所建。位于新密的清代鎮(zhèn)遠炮臺,也是拆長城石塊而建的。舞鋼市尹集鎮(zhèn)南,虎頭山幾十米高陡崖的長城上,有抗日戰(zhàn)爭時期建的防御工事。

        這些歷史在長城上留下的痕跡,都被納入保護范圍。

        古時,長城上的將士守城有責,他們是為了保護身后千千萬萬的人;當下,修復保護長城者守城有責,他們是為了守護中華文明古老的根。

        傳承未敢停

        日月交替,斗轉(zhuǎn)星移。長城遺址和其承載的故事,與中原大地一起邁入新時代。

        去年11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新密段開工,一條條漿砌石道路在山上鋪開,打通了人們擁抱長城的路。“當人們親手觸摸到城墻,更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碑?shù)叵嚓P(guān)部門的一位負責人說。按計劃,新密將通過長城文化主題展示園和展示點的形式,展示魏長城整體游覽線路。一座“長城故事”數(shù)字體驗館正在建設,將用VR、AR、全息影像等形式,演繹長城歷史。

        山巔,千年之前護衛(wèi)者守過;山腳,400多年前徐霞客行過。魏長城遺址的重要節(jié)點,還包括徐霞客游記文化園、徐霞客游線展示點。明年建成后,游客可以追尋先人足跡,感受中原壯美山河,聆聽長城傳奇故事。

        再回到葉縣段。群山間,一條旅游觀光風景道已建成通車,道路沿楚長城遺址走勢自東向西延伸,全長近百公里。

        “我們還規(guī)劃了楚長城數(shù)字化展示體驗館,即將開工建設!比~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婁毅說,葉縣將在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同時,以“中國長城·河南開端”為主題,串聯(lián)長城文物和文化旅游資源,構(gòu)建開放式旅游景區(qū),展示古代軍事防御體系的建筑遺產(chǎn)價值及人與自然融合互動的文化景觀價值。

        或許明年通過虛擬現(xiàn)實,觀眾可見億萬年間的山巒重現(xiàn)、湖海再生;可見四方文化、交流匯聚;更可見赤誠之心、護衛(wèi)山河。長城勝景,從未將息。

        傳承在那一刻,有了無限意義。

        記者手記

        成為“長城迷”

        楚長城、魏長城、趙長城……一路采訪,千年歷史撲面而來。作為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我們更真切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厚重。

        歷史的脈絡在腦海中日漸清晰,我們迫不及待想去長城一探究竟。

        那個下午,我們乘坐越野車在土石路上顛簸了半個小時后,一片從未見過的風景出現(xiàn)在眼前:晚霞映紅了天際,風力發(fā)電機的巨大葉片緩緩轉(zhuǎn)動。俯瞰腳下,一側(cè)是平頂山,另一側(cè)是南陽盆地。

        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楚長城的烽火臺,當年是一層層土夯出來的,如今只剩輪廓。如果不是同行的專家仔細講解,根本看不出來這里曾是要塞。

        同行者中,有人來自政府部門,有人來自民間,他們或娓娓道來,或激情澎湃,風格不一。但點開他們的微信主頁,名字中都有一個共同的關(guān)鍵詞——長城。李典芳老先生干脆將微信名設置成“長城迷”。不論年齡,不論專業(yè),他們都在興致勃勃地述說長城的故事。

        受到他們的感染,我們也很快成為“長城迷”,迫不及待想向更多人講述楚長城的故事。

      WechatIMG3080.png

        人物

        全國優(yōu)秀長城保護員董中峰:

        “守護楚長城,花一輩子都值!”

        “董中峰牽出楚長城,楚長城連著董中峰!比~縣文物局負責人的一句評價,道出了董中峰與中國最古老長城的不解之緣。

        董中峰是葉縣常村鎮(zhèn)劉東華村人。1970年春,剛滿15歲的董中峰在村里碰到兩個穿“四個兜”服裝的干部。上前一問,他們在找楚長城。

        找長城那得上北京啊,難道村口山上也有長城?董中峰望著村南的歪頭山,有些困惑。

        初中畢業(yè)參軍后,董中峰最愛讀《中國通史》,才知道自己的家鄉(xiāng)古代屬于楚國。那楚國有沒有建過長城?這個疑問,在他心里扎了根。轉(zhuǎn)業(yè)回鄉(xiāng)后,上山找長城成了他的日常,可多少年過去,他連一塊城磚都沒尋摸著。

        1995年,葉縣為推進綠化,開始拍賣荒山。這可急壞了董中峰:如果山被別人承包,自己苦尋多年的楚長城可能在被發(fā)現(xiàn)前就遭到破壞。

        倔強的董中峰決定——承包荒山。

        承包荒山至少要2萬元,可他當時月工資只有100多元。妻子沒有穩(wěn)定工作,兩個女兒都在上學,要掏這么大一筆錢,談何容易?

        東拼西湊,他“舉債”1萬多元承包了歪頭山。

        只為保護,不為開發(fā)。這樣的義舉,在葉縣傳揚開來?h里請來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他們發(fā)現(xiàn)了城墻、烽火臺和兵營遺址等,基本確定,歪頭山上確實存在楚長城遺址。

        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董中峰又主動當起楚長城的義務保護員。每到周末,他從縣城騎車幾十公里趕到歪頭山,一邊巡山一邊向老鄉(xiāng)宣傳保護文物,一個燒餅一瓶水,累了就歪在石頭上瞇一覺。

        有人說他“發(fā)神經(jīng)”,可董中峰癡心不改。他還寫過一首打油詩自勉:不羨高樓大廈,不羨都市繁華,沐浴清風明月,楚長城上安家。

        董中峰先后在縣里不同單位和基層鄉(xiāng)鎮(zhèn)工作,一直利用工作之余研究楚長城的有關(guān)歷史。2005年,董中峰買相機、電腦,建起宣傳保護楚長城的網(wǎng)站。數(shù)十萬字呼吁保護葉縣楚長城的文章和文字資料、2萬多張實景照片陸續(xù)發(fā)布于各門戶網(wǎng)站和知名論壇,楚長城逐漸引發(fā)更多關(guān)注。

        2007年6月,全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表彰大會召開,董中峰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長城保護員”,是15名受表彰者中唯一的楚長城保護者。

        結(jié)緣,熱愛。長城已成為董中峰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說:“守護楚長城,花一輩子都值!”

        河南境內(nèi)的長城遺址

        楚長城

        楚長城是我國修筑最早的長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總長達383公里,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南陽市、駐馬店市,是由人工修筑的綿延較長距離的墻體、關(guān)隘、城址、烽火臺等多種元素構(gòu)成的有機統(tǒng)一防御線。楚長城也是目前國家認定的早期長城中位置最靠南的,是唯一位于秦嶺—淮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上的早期長城。

        魏長城

        魏長城遺址,從滎陽市崔廟鎮(zhèn)王宗店草廟起,沿滎陽、新密交界的山嶺上蜿蜒穿行。魏長城在山區(qū)修筑,坡度陡峭,依山就勢進行施工,顯示了高超的智慧和建筑技術(shù)。

        趙長城

        趙長城遺址,分布于衛(wèi)輝市、輝縣市、林州市、鶴壁市。作為我國早期長城的代表,建于戰(zhàn)國時期,距今已有2300余年的歷史,為研究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勢力消長以及筑城技術(shù)提供了可靠的歷史文化信息。2000年,趙長城遺址被公布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本版文字:北京日報記者 耿諾 孫杰 馬婧

        河南日報記者 張海濤 張體義 王冰珂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司馬連竹

        本版圖片:北京日報記者 和冠欣 攝

       

      文章編輯:劉鳴捷 
    2. 上一篇文章:
    3.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4.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本網(wǎng)所有稿件,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轉(zhuǎn)載稿件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如有異議請聯(lián)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fā)、轉(zhuǎn)載的稿件,作者可聯(lián)系本網(wǎng)申領稿酬。


      文化中國行 | 溯源“中國龍”
      2024/7/11 11:59:12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核心提示

        長城,是守護華夏民族的萬里屏障,更是堅韌厚重的精神文化符號。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長城——楚長城的所在地,河南境內(nèi)有大量長城遺址遺跡。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的努力,長城沿線保護修繕工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效,我省多地也積極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古長城迎來新生。在“愛我中華修我長城”活動四十周年之際,北京日報、河南日報等省級黨報共同發(fā)起“沿著長城看中國”大型采訪活動,走近古長城,感受著這古老的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煥發(fā)出的生機與活力。



      茫茫大河,巍巍群山。河南,是西氣東輸?shù)囊,也是南水北調(diào)中線渠首所在地。

        自先秦楚國起,一代代先民在這里疊石壘土、修筑長城,環(huán)抱一方水土,守護萬千子孫。

        太行秦嶺,曾是畏途。如今,在這條路上,無數(shù)人追尋前輩的足跡,探尋古老的楚長城,守護這條“中國龍”。

        多方尋“龍源”

        金烏西墜,桑榆暮影。置身保安鎮(zhèn)五里坡山頂,北可望20公里外的葉縣縣城,南可眺遼闊平坦的南陽盆地。楚長城兵營遺址,在夕陽下越發(fā)滄桑。

        長城修筑史上下兩千多年,哪里是源頭?河南楚長城,就是答案。

        長城并非自秦方始!稘h書·地理志》記載:“葉,楚葉公邑。有長城,號曰方城。”春秋時期,楚國“控霸南土,欲爭強中國”而率先修筑長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土之處,筑土為城,無土之處,壘石為固。

        但學界對楚長城是否存在一直頗有爭議。有人認為,楚長城最初由方城發(fā)展而來,先是建一座座方城,城與城之間的邊墻、關(guān)口等連接起來,即為長城。有人搬出古籍,稱其“以山為障,并無實筑”。也有人說,方城只是要塞,不是“長城”。

        為了萬里長城奉獻一生的古建筑學家、長城研究專家羅哲文先生,是最早肯定楚長城存在的學術(shù)泰斗。他曾說:“有人否認它的存在……我仍相信楚長城的存在是肯定的,希望能早日定論!

        但他,沒尋到楚長城。

        1983年,就在《北京晚報》《北京日報》發(fā)出“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消息的前一年,中國文物學會長城研究委員會會長成大林已跋涉3萬多公里、拍攝了2000多張長城照片,是當時“見到長城最多的人”。

        而他,也沒見過楚長城。

        爭論還在持續(xù)。

        這時候,很是需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倔強與執(zhí)著,平煤集團老職工李典芳便是這樣的人。2000年退休后,他多次出入深山,尋找楚長城。他堅信,群山如弓,他便是“箭”,只要穿透大山,定能找到楚長城的“蹤跡”。

        2003年盛夏,他再次前往葉縣。在和保安鎮(zhèn)李吳莊村村民老續(xù)攀談時,老續(xù)提起當?shù)赜小巴笼垺薄?/P>

      WechatIMGbafb8ad6021686ddda3f44325f55e33f.jpeg

          葉縣文保部門工作人員清理楚長城遺址上的雜草。

        抬眼望,陡崖山脊上,彎彎曲曲的線條若隱若現(xiàn),形似龍脊。湊近看,這里雖蔓草叢生、無路可走,但居高臨下、守南攻北,且“土龍”確有人工壘筑石塊的痕跡。直覺告訴李典芳,這可能就是楚長城。

        2005年,河南省考古專家王龍正在葉縣保安鎮(zhèn)的闖王寨山發(fā)現(xiàn)十幾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陶片,此前,這里還發(fā)現(xiàn)多枚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箭鏃。這些實物依據(jù)更加堅定了李典芳尋找楚長城的信心。

        2006年,他帶著這些“發(fā)現(xiàn)”,自費到北京向羅哲文等專家請教。這份赤誠得到了專家們的鼓勵和支持。

        此后4年間,成大林一行多次來到葉縣,和當?shù)匚谋2块T工作人員、民間愛好者“會師”,探尋楚長城。

        2011年,在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主辦的研討會上,專家們達成共識:楚長城確實存在,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長城之一。

        專業(yè)考古,同步推進。2008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現(xiàn)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楚長城資源考古隊,隊長是時年29歲的李一丕。科學考古發(fā)掘過程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不但證明了楚長城真實存在,還勾勒出380多公里的楚長城分布線路圖。

        線路圖顯示,楚人曾依據(jù)山勢地形,構(gòu)建了一套由人工建筑、自然山險及河流等多種元素組成的軍事攻防體系。

        李一丕還在考古發(fā)掘解剖的楚長城人工墻體底部發(fā)現(xiàn)有普遍堆積大量木炭的跡象,以及在石塊層里摻雜炭化木棍的現(xiàn)象。這種炭化木棍系人工燒制而成,具有防潮和除濕的干燥作用,李一丕說:“這在中國已公布的長城中,是絕無僅有的案例。”

        2012年5月,國家文物局在《關(guān)于河南省長城認定的批復》中,對包括楚長城在內(nèi)的河南省長城調(diào)查結(jié)果進行認定:河南省戰(zhàn)國長城分布于11個縣、市、區(qū),其中,戰(zhàn)國趙長城分布于衛(wèi)輝市、輝縣市、林州市、鶴壁市淇濱區(qū);戰(zhàn)國魏長城分布于新密市;戰(zhàn)國楚長城北起魯山縣,經(jīng)葉縣、方城縣、舞鋼市、泌陽縣,南迄桐柏縣。

        關(guān)于“楚長城是否存在”的爭議,至此一錘定音。

        十余年前,羅哲文為楚長城題字“天下第一古長城”,并即興賦詩:“千年疑案今終斷,愛我長城不朽篇!

      WechatIMG92bc0e3d7fc0bade26934bd231b6ccfe.jpeg

          位于平頂山市葉縣境內(nèi)的楚長城遺址,經(jīng)過近年來的不斷修復,其雄偉壯觀風采又再度重現(xiàn)。

        守護千年痕

        距今2600多年的楚長城,因“中國最古老長城”從沉寂的山林回到大眾視野。

        據(jù)了解,楚長城葉縣段是目前河南境內(nèi)保存最為完整的楚長城遺址,是楚長城體系中保存最好的山區(qū)地面墻體和山險的代表,綿延60余公里,有烽火臺1處、兵營遺址1處、墻體遺址19段、關(guān)城多座。

        2020年,國家文物局發(fā)布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楚長城葉縣段名列其中。

        2021年,楚長城葉縣段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guī)劃》。當?shù)貙ΜF(xiàn)存墻體啟動保護性修繕,同時規(guī)劃建設一段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保護這一歷經(jīng)千年風霜“土龍”的技術(shù),比想象中的更“質(zhì)樸”。

        仲夏,葉縣,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現(xiàn)場,施工人員揮著鐮刀,清理楚長城遺址上的荊棘。“對于長城本體的保護,先要除去灌木叢、老鼠洞等,避免它們影響長城的結(jié)構(gòu)安全。”施工人員說。

        大巧不工。上古先民留下的密致夯土結(jié)構(gòu),也難扛千年風霜,如今楚長城露出地面的高度大多不到1米,觀感和可視度不強。既要保護,又要展示,二者何以得兼?

        還是修舊如舊。完成第一道工序后,施工人員在“土龍”上蓋層土工布,并在此基礎上覆土、夯實,“讓楚長城的形象更突出”。

        這種修繕方式,已在此前的楚長城遺址保安7段本體實驗性修繕中得到驗證。隨后,楚長城辛店段、保安段、常村段本體也將進行保護修繕。

        河南長城,不止這一段。新密市境內(nèi),修建于2000多年前的魏長城掩映在大山中,這段長城從今黃河北岸的原陽縣經(jīng)鄭州東向西南,順嶺穿行,在新密市跨越香爐山、蠟燭山等5個山頭。

      WechatIMG32e71cfee3c9badc27726961c60516c7.jpeg

          魏長城新密段,在長城遺址之上,清代又修建了石頭寨門。

        秦統(tǒng)一中國后,楚、魏長城被廢棄,許多石料被后人搬動。伏羲山區(qū)域的一些寨堡,早至唐宋、晚到明清,都是拆長城所建。位于新密的清代鎮(zhèn)遠炮臺,也是拆長城石塊而建的。舞鋼市尹集鎮(zhèn)南,虎頭山幾十米高陡崖的長城上,有抗日戰(zhàn)爭時期建的防御工事。

        這些歷史在長城上留下的痕跡,都被納入保護范圍。

        古時,長城上的將士守城有責,他們是為了保護身后千千萬萬的人;當下,修復保護長城者守城有責,他們是為了守護中華文明古老的根。

        傳承未敢停

        日月交替,斗轉(zhuǎn)星移。長城遺址和其承載的故事,與中原大地一起邁入新時代。

        去年11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新密段開工,一條條漿砌石道路在山上鋪開,打通了人們擁抱長城的路!爱斎藗冇H手觸摸到城墻,更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碑?shù)叵嚓P(guān)部門的一位負責人說。按計劃,新密將通過長城文化主題展示園和展示點的形式,展示魏長城整體游覽線路。一座“長城故事”數(shù)字體驗館正在建設,將用VR、AR、全息影像等形式,演繹長城歷史。

        山巔,千年之前護衛(wèi)者守過;山腳,400多年前徐霞客行過。魏長城遺址的重要節(jié)點,還包括徐霞客游記文化園、徐霞客游線展示點。明年建成后,游客可以追尋先人足跡,感受中原壯美山河,聆聽長城傳奇故事。

        再回到葉縣段。群山間,一條旅游觀光風景道已建成通車,道路沿楚長城遺址走勢自東向西延伸,全長近百公里。

        “我們還規(guī)劃了楚長城數(shù)字化展示體驗館,即將開工建設。”葉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婁毅說,葉縣將在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同時,以“中國長城·河南開端”為主題,串聯(lián)長城文物和文化旅游資源,構(gòu)建開放式旅游景區(qū),展示古代軍事防御體系的建筑遺產(chǎn)價值及人與自然融合互動的文化景觀價值。

        或許明年通過虛擬現(xiàn)實,觀眾可見億萬年間的山巒重現(xiàn)、湖海再生;可見四方文化、交流匯聚;更可見赤誠之心、護衛(wèi)山河。長城勝景,從未將息。

        傳承在那一刻,有了無限意義。

        記者手記

        成為“長城迷”

        楚長城、魏長城、趙長城……一路采訪,千年歷史撲面而來。作為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我們更真切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厚重。

        歷史的脈絡在腦海中日漸清晰,我們迫不及待想去長城一探究竟。

        那個下午,我們乘坐越野車在土石路上顛簸了半個小時后,一片從未見過的風景出現(xiàn)在眼前:晚霞映紅了天際,風力發(fā)電機的巨大葉片緩緩轉(zhuǎn)動。俯瞰腳下,一側(cè)是平頂山,另一側(cè)是南陽盆地。

        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楚長城的烽火臺,當年是一層層土夯出來的,如今只剩輪廓。如果不是同行的專家仔細講解,根本看不出來這里曾是要塞。

        同行者中,有人來自政府部門,有人來自民間,他們或娓娓道來,或激情澎湃,風格不一。但點開他們的微信主頁,名字中都有一個共同的關(guān)鍵詞——長城。李典芳老先生干脆將微信名設置成“長城迷”。不論年齡,不論專業(yè),他們都在興致勃勃地述說長城的故事。

        受到他們的感染,我們也很快成為“長城迷”,迫不及待想向更多人講述楚長城的故事。

      WechatIMG3080.png

        人物

        全國優(yōu)秀長城保護員董中峰:

        “守護楚長城,花一輩子都值!”

        “董中峰牽出楚長城,楚長城連著董中峰!比~縣文物局負責人的一句評價,道出了董中峰與中國最古老長城的不解之緣。

        董中峰是葉縣常村鎮(zhèn)劉東華村人。1970年春,剛滿15歲的董中峰在村里碰到兩個穿“四個兜”服裝的干部。上前一問,他們在找楚長城。

        找長城那得上北京啊,難道村口山上也有長城?董中峰望著村南的歪頭山,有些困惑。

        初中畢業(yè)參軍后,董中峰最愛讀《中國通史》,才知道自己的家鄉(xiāng)古代屬于楚國。那楚國有沒有建過長城?這個疑問,在他心里扎了根。轉(zhuǎn)業(yè)回鄉(xiāng)后,上山找長城成了他的日常,可多少年過去,他連一塊城磚都沒尋摸著。

        1995年,葉縣為推進綠化,開始拍賣荒山。這可急壞了董中峰:如果山被別人承包,自己苦尋多年的楚長城可能在被發(fā)現(xiàn)前就遭到破壞。

        倔強的董中峰決定——承包荒山。

        承包荒山至少要2萬元,可他當時月工資只有100多元。妻子沒有穩(wěn)定工作,兩個女兒都在上學,要掏這么大一筆錢,談何容易?

        東拼西湊,他“舉債”1萬多元承包了歪頭山。

        只為保護,不為開發(fā)。這樣的義舉,在葉縣傳揚開來?h里請來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他們發(fā)現(xiàn)了城墻、烽火臺和兵營遺址等,基本確定,歪頭山上確實存在楚長城遺址。

        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董中峰又主動當起楚長城的義務保護員。每到周末,他從縣城騎車幾十公里趕到歪頭山,一邊巡山一邊向老鄉(xiāng)宣傳保護文物,一個燒餅一瓶水,累了就歪在石頭上瞇一覺。

        有人說他“發(fā)神經(jīng)”,可董中峰癡心不改。他還寫過一首打油詩自勉:不羨高樓大廈,不羨都市繁華,沐浴清風明月,楚長城上安家。

        董中峰先后在縣里不同單位和基層鄉(xiāng)鎮(zhèn)工作,一直利用工作之余研究楚長城的有關(guān)歷史。2005年,董中峰買相機、電腦,建起宣傳保護楚長城的網(wǎng)站。數(shù)十萬字呼吁保護葉縣楚長城的文章和文字資料、2萬多張實景照片陸續(xù)發(fā)布于各門戶網(wǎng)站和知名論壇,楚長城逐漸引發(fā)更多關(guān)注。

        2007年6月,全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表彰大會召開,董中峰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長城保護員”,是15名受表彰者中唯一的楚長城保護者。

        結(jié)緣,熱愛。長城已成為董中峰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說:“守護楚長城,花一輩子都值!”

        河南境內(nèi)的長城遺址

        楚長城

        楚長城是我國修筑最早的長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總長達383公里,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南陽市、駐馬店市,是由人工修筑的綿延較長距離的墻體、關(guān)隘、城址、烽火臺等多種元素構(gòu)成的有機統(tǒng)一防御線。楚長城也是目前國家認定的早期長城中位置最靠南的,是唯一位于秦嶺—淮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上的早期長城。

        魏長城

        魏長城遺址,從滎陽市崔廟鎮(zhèn)王宗店草廟起,沿滎陽、新密交界的山嶺上蜿蜒穿行。魏長城在山區(qū)修筑,坡度陡峭,依山就勢進行施工,顯示了高超的智慧和建筑技術(shù)。

        趙長城

        趙長城遺址,分布于衛(wèi)輝市、輝縣市、林州市、鶴壁市。作為我國早期長城的代表,建于戰(zhàn)國時期,距今已有2300余年的歷史,為研究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勢力消長以及筑城技術(shù)提供了可靠的歷史文化信息。2000年,趙長城遺址被公布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本版文字:北京日報記者 耿諾 孫杰 馬婧

        河南日報記者 張海濤 張體義 王冰珂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司馬連竹

        本版圖片:北京日報記者 和冠欣 攝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quán)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wǎng)簡介 | 網(wǎng)上訂報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wǎng)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wǎng)絡違法犯罪舉報網(wǎng) 河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wǎng)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wǎng)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yè)·國貿(mào)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quán)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不卡,亚洲色图日本免费在线,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日韩精品另类天天更新
      <ul id="v9hvu"><meter id="v9hvu"></meter></ul>
      <dd id="v9hvu"><legend id="v9hvu"><strong id="v9hvu"></strong></legend></dd>
    5. <b id="v9hvu"></b>